以下兩篇是網路上有關於禪的一些資料整理,有興趣可以一觀,

至於法師的答案是什麼,就讓我賣個關子,讓您先慢慢參囉~

      有關於禪宗的起源,可以追溯到釋迦摩尼佛在法會座上拈花微笑,迦葉尊者見了破顏微笑,

佛當眾宣佈:「我有正法眼藏,涅槃的妙心,這是實相無相的微妙法門,

這個法門不立文字,作為教外別傳,付囑給迦葉。」大梵天問佛決疑經記載:

「梵王至靈山,以金色波羅花獻佛,捨身為床位,請佛說法。世尊登座,拈花示眾,默默無言,

一時百萬人天,悉皆罔措,獨金色頭陀,破顏微笑。世尊曰:『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

實相無相,微妙法門,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,付囑摩訶迦葉。』」這便是宗門禪的肇始。

如果要再追溯禪宗的起源,則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,夜睹明星,成最正覺時,就已開啟端倪,

所以禪宗的特點是在「以心印心」,闡明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為宗旨。

      而禪,梵語音譯為禪那、馱衍那、持阿那,意譯作靜慮(止他想,繫念專注一境,

正審思慮)、思惟修習、棄惡(捨欲界五蓋等一切諸惡)、功德叢林(以禪為因,

能生智慧、神通、四無量等功德)。

禪是寂靜審慮之意,指將心專注於某一對象,極寂靜以詳密思惟之定慧均等之狀態;

為大乘、小乘、外道、凡夫所共修,然其目的及思惟對象則各異。

      禪及其他諸定,泛稱為禪定;又或以禪為一種定,故將修禪沈思稱為禪思。

佛道修行之綱要為戒、定、慧三學,持戒清淨始可得禪定寂靜,禪定寂靜始能得真智開發。

因禪定為佛教之主要修行,故大小乘經論皆廣為說示之,而其種類亦繁多。

      在阿含及部派佛教,將禪以尋、伺、喜、樂之有無,而分初禪、二禪、三禪、四禪等四種。

色界四禪天乃修四禪者所生之處;為生於四禪天而修之四禪,稱定靜慮;生而即有,

先天所得之四禪,則稱生靜慮。

有漏靜慮與無漏靜慮混合共修,謂雜修靜慮,俱舍論卷二十四主張此乃限於阿羅漢或不還果位者所修。

      大乘中,禪為六波羅蜜或十波羅蜜之一,即禪波羅蜜(禪定波羅蜜、靜慮波羅蜜),

乃菩薩為獲般若之實智,或為得神通所修者。

      關於菩薩之禪波羅蜜之修相及靜慮之種別,可見之於諸經論,

如菩薩地持經卷六及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三等載,禪波羅蜜有九種相:

一、自性禪,又作自性靜慮;指靜慮之自性,即將心集中於一對象之心一境性;

      或指由觀心之自性所得之禪。

二、一切禪,又作一切靜慮;為攝盡自行化他一切法之禪。

三、難禪,又作難行靜慮;難修之禪之意,為利益無量之有情,捨去禪定之樂,

      還生欲界,乃至依止靜慮,證悟無上菩提。

四、一切門禪,又作一切門靜慮;門乃出入之意。一切禪定以此四禪為門,而自此出與入。

五、善人禪,又作善士靜慮;不愛著禪定之樂,而與四無量心俱行之禪。

      此乃具有殊勝善根之眾生所修,故稱善人禪。

六、一切行禪,又作一切種靜慮;攝盡大乘一切行,故稱一切行禪。此有善禪、無記化化禪、

      止分禪、觀分禪、自他利禪、正念禪、出生神通力功德禪、名緣禪、義緣禪、止相緣禪、

       舉相緣禪、捨相緣禪、現法樂住第一義禪等十三種。

七、除煩惱禪,又作遂求靜慮;除去眾生種種苦惱之禪。

八、此世他世樂禪,又作此世他世樂靜慮;使眾生得現在、未來一切快樂之禪。

九、清淨淨禪,又作清淨靜慮;已斷盡一切惑、業,得大菩提果,故謂清淨,

      此又分為世間清淨淨不味不染污禪乃至煩惱智障斷清淨淨禪等十種。

      以上唯菩薩所修之殊勝禪,稱九種大禪。

184173_10151141970199857_1004686643_n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ricboss57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