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除非是遭到強大外力,不然一般而言,關節的損傷,都不會是在骨骼的部份,
而是發生在關節周圍的軟組織,像是關節囊、韌帶、肌鍵、肌肉,而這些損傷的成因,
多是因為長期的、錯誤的或高強度的使用關節,所導致的,換句話說,
其實只要事先有所注意,很大部份的慢性損傷,是可以有效避免的。
因為身體自有其智慧,如果有異常產生時,它其實會不斷的提醒你,
用不適或是疼痛的感覺,只是許多人不是選擇忽視,就是選擇止痛藥,而不是好好的休息,
與找到正確的使用方法,身體其實是一面鏡子,當你把它當夥伴好好的照顧它,
它是不會亂出狀況的,可是當你把它當成予取予求的奴隸,它可不會乖乖屈服。
身體的第一道預警系統就是疼痛,透過對疼痛的觀察,你才能更瞭解自己的身體,
疼痛有分成兩種,一種是自發性的疼痛,通常會發生在發炎、極度疲勞或是被壓迫的組織,
另外一種是壓痛,通常會發生在疲勞、循環不良、緊繃的組織,較不容易自行察覺,
但是以腕關節為例,在媽媽手或腕隧症出現之前,小手臂的伸腕、屈腕肌,
有相當長的時間就已經出現壓痛的現象了。
若是在這個時間點,就能有效的介入,給肌肉充分的休息與調整,
相信可以一定程度的延緩,甚至於遏止症狀的產生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