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說要幫身體的九大關節,排一個『關節很忙』的排行榜的話,
手腕關節一定名列前茅;之前有說過,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,除了聰明的腦袋之外,
很重要的就是擁有靈巧的雙手,而手腕關節就佔了這靈巧二字中極大的比例!
因為要靈巧,所以結構就要精密複雜,而很公平的,越是精密複雜的結構,
通常也就容易出問題,手腕關節如是、足踝關節如是,這也提供我們一個思考的角度,
『如果足踝關節真的只有扮演負重的角色,那麼智慧的大自然,在物競天擇的原則下,
為何要將它演化的那麼精密複雜?』
而手腕關節的重要性與靈巧性絕對是毋庸置疑的,它除了很忙也非常的靈活,
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,所謂的手腕關節,事實上是由橈腕關節、尺腕關節、腕骨間關節,
三者組成,包含了 舟狀骨 、 月狀骨、 三角骨、大菱形骨、小菱形骨 、頭狀骨、
鉤狀骨、豆狀骨,共八塊的腕骨。
腕關節活動度的參考值:
手與前臂伸直呈一條直線,手掌向下,是腕關節的0°位。
屈曲(掌屈):向手心的方向,向下彎手腕,大約50-60°。
伸展(背伸):向手背的方向,向上抬手腕就是背伸,大約30-60°。
尺側偏:手腕伸直,向小手指的方向偏手掌,就是尺側偏,大約30-40°。 。
橈側偏:手腕伸直,向大拇指指的方向偏手掌,就是橈側偏,大約25-30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