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昨天氣溫陡降15度,但是果峻法師的開示依然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,讓我彷彿又回到去年參加法師主七的禪期,而且很巧的法師所說的內容,正好接續著禪期尾聲時的進度,禪期中法師所帶領的方法是深吸長嘆、全身次第放鬆、主導呼吸、腹式呼吸、全身掃描(詳見http://ericboss5713.pixnet.net/blog/post/38092189),而昨晚開示的主題是『禪修的歷程』,藉由對於數息法、十牛圖的說明,來帶領我們概略的知道禪修時伸新的變化,以及所應該注意的重點。本文是依照個人記憶節錄略述,與法師實際開示內容有所出入,特此說明。
講座開始法師沒有急著講,而是先引導我們小小地靜坐放鬆,禪修不只是知識的堆砌,更重要的是身心的實際體驗,一開場法師還是那麼謙虛的開始說:我只有比大家學的早一點、學得多一點、學得用功一點....來這邊只是分大家分享我的一些體驗,真的只有一點嗎?我相信法師是要讓我們更容易的提起修行的信心。『禪修修的是心,為什麼要要修心?因為要從苦中得解脫。那麼是誰在受苦?是我在受苦!我又是誰?』『這個我,不是外在的身份、不是已經過去的經驗、不是身體、不是情緒....而是一個又一個的念頭接連相續所形成的一個假象,名之為心』『而修心要從修身開始,藉由調身而後調心,再使身心合一,最後能身心脫落,所以無我要從有我起修。』
『現代人的心通常是散亂的,要怎麼樣把心找回來,然後把身心黏在一的功夫就叫做方法,方法沒有高下之分,用得上的就是最好的方法,所謂省力處便是得力處。』果峻法師將數息法分成七個階段:1.散亂心:心思無法集中。2.收心:能將注意力放在感覺鼻息的出入上,但是念頭還是很多。3.攝心:能把念頭抓住在數呼吸的數目上超過十分鐘,同時有雜念出現。4.正念:如果說階段2是知道,階段3是清楚,階段4就是『清楚的知道』,能把念頭『放』在呼吸數目上,偶而有雜念出現。5.清淨的正念:心:能數數目的我,身:被數的呼吸,方法:用來數呼吸的數目,三者清清楚楚。6.隨息:忘記數、忘記被數、忘記數目。7.身心合一、內外統一、念念統一。
『但是這個統一不是控制,就像現代人一說要集中注意力就變得緊張一樣,是顛倒相,要學會放鬆才能將身心集中,數息的過程中如果一直想用力的去控制就會很辛苦,因為控制是一種對立,凡是對立的就一定會產生緊張;就像是人為什麼會吵架?就是因為我對,你錯!立場對立越吵就越緊張,我還沒看過有人吵架是越吵月放鬆的耶!(眾笑),這個統一不是控制的、緊張的我要來統一你,而是放鬆的、清楚的讓身心透過方法,慢慢的達到和諧的一種狀態;而後面的這個忘記,也不是真的忘記,常常有人問我,要打坐要坐到什麼時候腿才不痛?事實上,腿還是會痛的,只是你已經不會被身體所干擾,所謂的『自在』就是你不會被干擾,於是它也不會成為負擔。在不舒服的時候,一樣可以放鬆,不會不開心。』
ericboss57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佛經有云『一切音聲皆是陀羅尼。』聲音是充滿許多奧秘的,聲音就像水一樣沒有固定的樣貌,比水更微妙的是聲音連形體都沒有,所以你說聲音是有,它可以寂然無聲,你認為聲音是無,它亦能響徹雲霄;你說它是有,它轉瞬成空,你說它為無,它充滿天地間。
在我們瑜伽的練習中,其實聲音也佔有很重要的地位,可以分作三種層次來說,首先是耳朵聽到的聲音,而這又可以分成兩種,一種是來自外界的聲音,像是周遭環境的聲音、教練的聲音等等,有些教室在上課時會放音樂我個人其實不太建議,基本上瑜伽是要練習向內收攝,這些外在的聲音如果可以就讓它流過去就好,不要太在意,包括教練的指導也一樣,當你聽明白了教練的指示,就把心抓回來到自幾的動作上,而另外一種則是來自於自己身體的聲音,像是發嗡音、呼吸聲等等,這部份就比較微妙了,其實聲音本身是一種振動,相信大家都可以瞭解,比如說發嗡音其實是要透過發聲,來振動、共鳴身體中級細微的部份,呼吸聲也是一樣只是更加細微,同時藉由這些來自身體的聲音,把一向向外抓取的意識往內收回來的身體中。
第二就是身體聽到的聲音,它並不是真正有音波的那種聲音,而是身體透過體位法所帶來的感覺,只所以說它是聲音是因為它跟聲音一樣,需要一定的專注才能聽得見,體位法不是只有擺擺樣子而已,要能夠深入、精準的進入一種體位,往往需要身體許多持續的調整,而這些調整的依據就是來自這些身體聽到的聲音,關節的角度、肌肉的緊鬆、力量的流動、呼吸的快慢....就像交響樂般此起彼落。
第三種則是腦海裡的聲音,這種聲音不光是在瑜伽練習中聽得到,而是無時無刻都在我們腦袋裡嘮嘮叨叨的,只是在瑜伽練習中祂會顯得更大聲!『我好痛!!』『我不行了!!』『要死人了啦!!!』很多人會中途放棄就是因為這些聲音,事實上瑜伽練習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調和這個來自小我的聲音,想想看,如果你能夠自在調整這個聲音,你的生命將會多麼樣的寧靜而專注。
ericboss57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其實頸椎他的瑜伽動作並不多,我會做的大概也只有魚式、犁鋤式、兔式這幾種,相對於其他部位頸椎的操作要更加小心,在其他體位中如果有帶到頸部,記得不要過度的彎折,因為頸部如果沒有充分的練習跟鍛鍊會容易受傷,頸椎位置跟喉輪基本上是重疊的,如果說輪脈是能量體,那麼頸椎也可以視為是喉輪的某部份物質化,兩者互為表裡也同時互相影響,喉輪(Vishuddha)位於脖子前方的根部,它負責溝通和表達我們的創造力。此處的意識主要是將內在的自我表現於外在世界,因此它聯結了自我感與外在世界,喉輪這個部位是身體不同頻率的能量彙集與具體化的中樞。當喉輪是流動的,頸椎通常是打開活絡的,相反的話頸椎則會鎖閉,像是長期的姿勢不良的低頭族,久而久之溝通的能力與欲望就會逐漸低落。
相較於胸椎,頸椎固然比較脆弱,但同時間也比較不像胸椎容易產生固著的現象,大部分頸部的問題反而是源自於胸椎或是肩膀,頸椎比較少作為一個加害者的角色出現,不過如果能給予適當地照顧與鍛鍊當然是更好,像是一些基本的上下左右的旋轉活絡,跟適度的拮抗伸展,都是隨時隨地很方便操作的保養,仰頭喝水也可以提供頸部前側的肌肉一點練習,常常把雙手搓熱後摀在頸部對身體也很好,特別是整天坐在冷氣房的人。
所以頸椎的串連動作看起來不像瑜伽,先作一點手臂的伸展放鬆肩膀,再進入頸部上下左右的旋轉活絡,跟適度的拮抗伸展,接著把雙手搓熱後摀在頸部然後輕輕搓揉,最後在依照個人狀況從魚式開始確認頸部的強度,再接兔式放鬆,然後試著在沒有壓力的狀況下,慢慢的的操作犁鋤式,結束體位法後可以用發『嗡』或是『啊』的聲音,讓聲音的振動打開身體的細微之處。
ericboss57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是不是順利的打開心輪之後,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了呢?我也希望如此,但是我自己的經驗告訴我事情沒那麼簡單,首先最明確的現象就是,它很快的又會卡回去,這是身體的記憶、身體的慣性,同時也是心理的慣性,回頭想想,自己用了幾十年所造成的狀況,一蹴可及談何容易?但是現在我們已經知曉被打開的感覺,以及打開它的方法,所以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再一次的將它打開,妳或許會假設這一次應該比較簡單,但實際上並不一定,有時候反而會更困難,困難到妳幾乎以為有某種力量在對抗妳,這時候你應該要做的不是放棄,而是學著放下自己的期待,只是老老實實、按部就班的繼續作,它終究會完成,而且也會越來越容易。
練武之人有一句很白痴又很有哲理的話,叫做『難的不會,會的不難』 ,意思就是說:你覺得很難,是因為你還不會,等你真的會了,就不會覺得難,那要怎麼從不會到會、從難到不難呢?這中間的學問就非常大了!今天我就要來大發慈悲的公諸天下了~咳咳簡單來說的話,就一個字『練』!!很簡單吧,可是聰明的不想做,笨的也作不到,所以真的很難阿~
而且很有趣的,除了身體層面的障礙之外,在心理情緒層面也是一樣,很多你自己以為釋懷、放下、遺忘的東西,又會回來糾纏,有句話說得好:『在事情變好之前,通常祂會先變壞』,就像是你跟老師說,老師我已經會了,老師就會出手考考你一樣,這只是個過程,不要被這個過程迷惑,而要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平靜與勇氣,找到你自己的光!
那麼在此之後是不是就一帆風順了呢?很抱歉喔,你還是會遇到很多逆風,只是現在的你有了一顆更開闊的心,裡面裝滿了許多的平靜與勇氣以及愛,讓你懂得在面對風雨時,依然可以自在的呼吸,並且保持臉上的微笑。
ericboss57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胸椎他的位置跟心輪基本上是重疊的,如果說輪脈是能量體,那麼胸椎就是心輪的某部份物質化,兩者互為表裡也同時互相影響,當心輪是流動的,胸椎通常是打開活絡的,相反的話胸椎則會鎖閉,人的姿態會呈現彎腰駝背、垂頭喪氣、肩塌胸陷,但是反過來說若是長期的姿勢不良以低頭族為例,也會慢慢影響人的心態,變得畏懼、退縮、封閉、麻木、沉悶等等,所以心輪的關閉原因很多,既有心理層面亦有生理層面,但並不是說這樣就一定不好,事實上這是身體自我保護的一種模式,讓心輪在受到外力影響時降低沖擊,給自己多一點處理的資源與時間,可是有些時候會變成『走不開』『放不下』『無法原諒』,當能量無法流動,狀態就無法改變,這樣有點惡性循環的機制,很難想像是聰明的身體搞出來的,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想,這就是功課,逼到妳無路可退只能面對。
加上現代人的生活型態,久站、久坐、低頭、吃得多、運動少,負面的能量無處可去,更容易讓身體產生固著的現象,一段時間後身體自然失去平衡,失去自我療癒的能力,又回頭影響心理層面,而在我看來胸椎就是打破這一個惡性循環的關鍵,先讓生理的部份回復正常,使能量流動讓心態轉向正面,進而使習慣、行為改變,讓身體得到更多的支持,將身心慢慢調回到流動的、正向的循環。
只是要一勞永逸並非一蹴可及,要調整胸椎要先從呼吸、核心肌群的訓練、腰椎的鬆解、臀跨的開展帶動肩胛的活絡,然後來作胸椎的相關練習,才能比較深入,一步一步循序漸進,活絡完骨盆之後,先作一點作鼠蹊的練習,再進入肩胛的暖身,像扣肘展臂、屈肘壓臂、扶肩併肘,接著可以穿插一些放鬆腋下的動作,像稻穗、或是側躺壓磚等,也能進一步的放鬆肩胛,然後就可以作一些後揹扣手、後揹合掌、反手對側前彎等較進階的動作,再作一點反手上抬、反扣手兔子的舒緩動作之後,才進入胸椎的練習。
從基礎的牛式、貓式開始讓胸胛鬆動,再加一點鱷魚使肩胛跟胸椎的距離打開,然後作肘立、屈膝的下犬系列,搭配人面獅身、蛇擊、蛇式,做完幾個循環後,可以進入站姿扣手後揹,讓肩胛骨協助胸椎復位,或是請夥伴協助作伸展,有時會聽到關節復位的聲音。
ericboss57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肩胛,非常靈巧、複雜而有趣的部位,如果從健側療法的觀點來看,肩胛關節是跟髖關節相對應的,但是它又跟厚實穩固的骨盆有極大的不同,基本上它是『漂浮』在身體後方的兩片骨骼,全依靠著複雜的肌肉、韌帶的包覆與身體連結,這樣的設計讓手臂有最大的活動角度,但是同時間也讓它很容易就被誤用,像是肩式呼吸、側睡、駝背、聳肩.....一些看起來微不足道,長此以往卻會造成問題的動作。
同時兩片肩胛骨也像是心輪的門神,一方面有保護的作用,但有時候也會產生制約,就像是你可以從一個人的肩膀看出他的心理狀態,是退縮或是武裝,如果退縮或武裝太久了,便會有固著的現象,所以要打開心輪之前,要先調整好肩胛的狀態,最基本的是要讓它回到中位,也就是既不退縮也不武裝的狀態,然後慢慢的讓它重新活絡、伸展開來,在鍛鍊到一定程度之後,就可以讓它成為開心輪時,一個最有力而直接的輔助。
但是因為肩胛的狀態通常都不太好,直接練習有時候反而容易受傷,所以一般會先作一些臀部的練習,再搭配一定比例的肩胛,然後隨著個人的程度慢慢去調整兩者之間的比例,同時還有一點要注意的就是,不像臀腿我們比較陌生,因為對於肩胛跟手的熟悉,常常會有作太多、或是用太多的情形,對此要有所覺察。
練習一樣是先從核心的骨盆開始,活絡完骨盆之後,先作一點作鼠蹊的練習,再進入肩胛的暖身,像扣肘展臂、屈肘壓臂、扶肩併肘,接著可以穿插一些放鬆腋下的動作,像稻穗、或是側躺壓磚等,也能進一步的放鬆肩胛,然後就可以作一些後揹扣手、後揹合掌、反手對側前彎等較進階的動作,再作一點反手上抬、反扣手兔子的舒緩動作之後,就看個人程度去練習像聖哲、烏鴉等較複雜的體位。
ericboss57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喚醒我們的腰部之後,就要回頭來去練習核心與腰部的根基----臀部,這樣的安排好像有點順序顛倒,但是在我個人的經驗中,這樣的安排才是安全而有效的,不會因為練習臀部的不當而損傷到核心與腰部,反而會因為對核心與腰部,反而會因為對的熟悉,而能更深入到每個體位之中。
我自己定義的臀部,除了大家一般認為的屁股,也就是臀大肌的部份之外,也包含了在大腿內側跟部的鼠蹊,這左右兩個點與屁股的兩側環跳穴相對應,作為我們核心的下方外緣,同時也對應到我們的腰椎,如果說骨盆核心是司令,臀與腰就像是兩個傳令兵,所有的體位自核心而起,上下傳遞到腰、臀,讓兩者做出相應的變化,而後再傳遞到四肢,做出進一步的調整之後,再將力量回送到核心;以下犬式為例,先將核心穩定把骨盆向天空翻轉,做出鼠蹊的空間讓身體可以更順的前彎,同時從鼠蹊向內旋轉,讓腳可以穩穩的踩在地面上,再將這個力量回傳,使股骨穩定的在髖關節中提供支撐。
臀部的練習一樣是先從核心的骨盆開始,活絡完骨盆之後,就開始作鼠蹊的練習,因為大多數的人對於身體的後側相對陌生,而藉由鼠蹊與環跳的相對應關係,先練習鼠蹊來帶動環跳,我使用的體位有:蝴蝶、蝴蝶前彎、單雙側前彎、單雙側側彎、平行疊腿前彎,先用這幾個姿勢去熟悉,再來駱駝式、禢式、針眼式,進一步環跳的空間打開,最後在用大角度的蛙式、睡天鵝式,並用牛面式來收尾。
由骨盆開始延伸到臀部,再延伸到地面,讓地面提供穩固的支撐與依靠,使我們能向天空伸展。
ericboss57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所謂正念從字面上來解釋,就是不偏不倚今時之心,而正念瑜伽所練習的,就是透過瑜伽的各種方式,去感覺、去觀察、去鍛鍊我們的心,能保持在一個相對平和、穩定、專注、柔軟、清明及喜悅的狀態上,同時透過這種心的品質,讓我們的瑜珈練習更細緻、更深入,兩者間相輔相成,而正念與瑜伽兩者間的連結處,就是我們的心!
但是現代人由於生活型態的改變,我們的心被太多的資訊、物質欲望、過去的傷痛、未來的不安所充斥,許多人的心輪(胸椎五、六、七節)都呈現低弱,甚至是鎖閉的狀態,在這種情形下要來練習正念,常常是事倍功半,人的身體是非常的神奇奧妙、細緻敏銳,而且非常老實!只要妳願意關照祂、照料祂,祂也會回過頭來對你好,同樣的祂也絕對不會沒事就這裡痠、那裡痛的沒事找妳麻煩,通常祂是在用自己的語言告訴妳一些事情、一些變化,請暫且放下妳手邊的止痛藥,與我們一起傾聽你的身體、傾聽你的心。
這次正念瑜伽第三期,將帶領大家回到原點,回到心輪,這個物質與精神交互作用,細緻複雜同時也影響深遠的輪脈,用各種方式讓我們去感覺、去滋養、去修補我們的心,除了瑜伽的體位之外,我們還加入了呼吸法、發聲、意念觀想、經絡穴位按摩、刮痧、相生相剋的相關經絡調理、脊椎調整….各種練習,期待大家能從中找到自己最相應的方式,來善待自己,然後再來開始真正的正念瑜伽。
ericboss57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練習瑜伽,從來就不應該只是在瑜伽墊上,瑜伽所練習的是對身體的覺察,是對於呼吸的掌握,是對於意念的專注,是心的不偏不移、澄澈透亮,透過站在瑜伽墊上,如同透過放大鏡將陽光聚焦一般, 我們把世俗的一切暫且放下,把所有的時間、體力、心念留住於當下,將習慣放逸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身體中,藉由體位與呼吸,重新找回自己的平衡與靜默、流動與單獨,小小的瑜伽墊,就是我們身心,大大地道場。
所以在進到瑜伽教室後除了要把手機關機,更要把自己的身心安頓好,曾遇到有人遲到而大家已經在靜坐,不管不顧的『呲啦~』把瑜伽墊上的魔鬼沾撕開,『嘩啦~』把瑜伽墊甩開,如果說瑜伽墊是我們個人的道場,教室就是屬於大家的道場,對於道場的恭敬與珍惜,對於在道場同修夥伴的尊重與和善,我相信其實到最後受用的其實還是自己。
除了墊子與教室這兩個外在的道場,其實最重要的道場就是我們的身體,曾經有個老師這麼說過:想要成佛,就要把自己當作佛一樣的供養。尊重自己的身體、善待自己的身體、滋養自己的身體、與自己的身體好好相處,讓身體成為修行的堅實基礎而不是障礙,去觀察每個體位、每口呼吸在身體裡的細微變化,身體的變化所帶來心念的種種覺受,去親身體驗發生在身體裡面的苦、集、滅、道,成、住、壞、空。
然而真正的道場不是前面說的那些,那些都只是練習,或者可以說是『控制變數的縮小模型』,真正的瑜伽練習在走下瑜伽墊之後,真正的道場,是我們每一個人,獨一無二而不能回頭的真實人生。
ericboss57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學會呼吸與啟動核心之後,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由下往上來喚醒我們的腰部,現代人常常有腰痠的問題,原因除了久坐之外,也與飲食習慣有關,從解剖學來看腰椎的位置,其前方就是腹部,人的軀幹是一個筒狀結構,支撐腰椎的除了後背的肌肉,還有腹部的肌肉有扮演著一定的角色,當腸胃的機能紊亂時,也會影響的腹部肌群的狀態,使得背部肌肉獨挑大樑,久而久之難免出現問題,而女性還多了婦科方面的影響。
上次說過骨盆包覆著從海底輪、生殖輪、臍(太陽)輪,三個物質基礎的輪脈,也對應到脊椎的薦椎與腰椎,所以當我們鍛鍊核心到一定程度之後,就能夠進一步來處理有關腰椎的狀況,同樣的如果腰椎有問題的話,也會隨著練習自己浮現,請相信身體是有智慧的,當狀況允許祂會讓身體調整到原有的完美,當然這個過程絕對不會是一天兩天就會達到,而是要日積月累、循序漸進,特別是腰本來就已經有受過傷的人,更不可以操之過急,相反的要有更多的耐心和觀照。
腰部的練習一樣是先從核心的骨盆開始,活絡完骨盆之後,我使用的方式是先解開腹部的糾結,再空腹的狀況下用瑜伽磚去頂住從恥骨以上到劍突以下的區域,讓自己的身體告訴你哪邊是糾結不通暢的,可能是胃、腸、或是下腹部,一開始會有一點疼痛的感覺,但是在意念呼吸的柔軟下,祂會慢慢的解開,有時會有很明顯的調整,還伴隨著腹鳴,這些都是很正常而且很好很好的現象。
接下來就可以用一些體位來對腰椎作進一步的調整與鍛鍊,我使用的體位有:橋式預備式、橋式、橋式變化、貓、牛式,先用這幾個姿勢去熟悉,再來嬰兒式、蛇擊式、人面獅、蛇式,進一步把脊椎之間的空間打開,讓腰椎坐上、下、前、後、左、右、旋轉的伸展練習,最後再視學員的狀況,協助把腰的活動角度再提高。
由骨盆開始延伸到腰椎,帶動脊椎的伸展與全身能量的順暢流動。
ericboss57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